文丨李振兴
2025年上半年,华润饮料实现总收入62.06亿元,同比下降18.5%,创上市以来最大跌幅;归母净利润8.05亿元,同比下降28.7%,净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15.2%降至13.3%。
华润饮料的表现主要受包装水收入大幅收缩影响。上半年,华润饮料核心包装水业务收入52.51亿元,同比下滑23.1%。
细分品类全线下滑:小规格瓶装水收入31.94亿元,同比下滑26.2%,收入占比仍超60%。在业内人士看来,这主要受农夫山泉单价1元左右的绿瓶纯净水等低价产品冲击;中大规格水收入18.29亿元,虽占比提升至34.9%,但同比下滑19.4%,反映出家庭场景需求增长不及预期;桶装水收入2.28亿元,同比微降1.5%,商用水市场基本持平。
值得注意的是,华润饮料在饮用水高端化方面的尝试或遇阻。其旗下本优天然水定价3元左右,未能有效对冲低价竞争压力。
事实上,在2024年下半年,华润饮料的收入增长就已有所放缓。
2024年上半年,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.16亿元,同比增长5.6%,延续了2023年的增长趋势。但2024年全年,华润饮料收入135.21亿元,同比仅微增0.05%。
其中,2024年,华润饮料包装水业务收入121.24亿元,同比下降2.6%。小规格瓶装水(以555ml为主)收入同比下滑8.9%至70.28亿元,占比从57.1%降至52%。
不过,当时华润饮料的其他包装水产品实现了增长,推动其业绩微涨。其中,中大规格水(1-15L)和桶装水(19.8L)弥补了小规格水的下滑,中大规格水收入增长8.6%至46.07亿元,占比提升至34.1%;桶装水收入持平在4.89亿元。与此同时,公司推出怡宝5L天然水和本优天然水,完善品类布局,这两款产品成为新增长点。
在包装水业务下滑的背景下,饮料业务却逆势增长21.3%,收入达9.55亿元,成为业绩亮点。2025年上半年,华润饮料在饮料领域共推出14款新品SKU,“至本清润系列”“蜜水系列”持续丰富口味及产品规格,满足消费者在即饮、分享及家庭使用等全场景下的差异化需求,公司正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。
但相较于2024年同期以及2024年全年,华润饮料饮料业务的增速大幅下滑。
2024年上半年,华润饮料的饮料业务收入为7.9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40.2%,三年复合增长率达45%。其中,至本清润菊花茶成为细分品类第一单品;魔力运动饮料收入同比也大幅增长。
2024年全年,华润饮料的饮料业务收入13.97亿元,同比增长30.8%,同样高于2025年上半年的增速。核心品牌“至本清润”菊花茶市占率位居第一,魔力运动饮料升级款、蜜水系列果汁汽水等7款新品为业务贡献了增量。此外,华润饮料通过终端网点扩张和冷柜渗透率提升,推动饮料业务在餐饮、特通渠道及电商平台加速渗透。
对于包装水业务下滑的原因,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,主要是整体市场竞争愈发激烈。娃哈哈业绩大幅增长,蚕食了部分纯净水市场份额;农夫山泉的绿瓶水同样对纯净水市场形成挤压。2025年上半年,农夫山泉口碑逆转,其包装水市场份额复苏,实现双位数增长,华润饮料包装水业务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蚕食。
对于华润饮料不断扩大饮料业务规模的举措,业内认为,公司“两条腿走路”“水饮双核”的战略已初步成型。不过,“两条腿”的发展进度不能差距过大,“双核”发展也不应以“大核”(包装水业务)的萎缩为代价来换取“小核”(饮料业务)的增长。
从盈利能力来看,华润饮料销售成本同步下降14.3%至33.09亿元,这主要得益于销量下降带来的规模缩减效应、原材料价格回落,同时价值链调整优化了合作生产伙伴费率。公司毛利为28.96亿元,同比减少22.8%;毛利率由49.3%降至46.7%,这一变化反映出产品结构调整及收入下滑对盈利能力的影响。
经销及销售费用下降9.9%至18.84亿元,主要原因是运输相关支出减少。
在产能布局方面,华润饮料通过自建工厂与合作工厂相结合的方式,优化产能布局,降低综合运营成本,提升市场响应速度。例如,武夷山大包装生产线投产、浙江工厂建设等举措,进一步夯实了公司的生产能力。
品牌层面,华润饮料的投入主要集中在与体育IP的深度绑定上。公司持续深化与中国国家队、足球联赛及马拉松赛事的合作,强化品牌形象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。针对不同饮料产品线,公司采取联名IP、明星代言等方式,提升品牌的年轻化、专业化形象。
华润饮料的研发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1790万元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1480万元。最终,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利润为8.05亿元,同比下降28.7%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华润饮料的存货周转天数从2024年12月31日的22.6天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4.6天。
要实现“两条腿走路”的战略目标权威股票配资,华润饮料需要进一步壮大饮料业务,而非依赖包装水业务的萎缩。
中能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